红光沟隆重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神舟飞船/空间站搭载国旗升旗仪式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少先队建队75周年、神舟一号任务成功25周年之际,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情感,9月12日,由全国少工委、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宣传办公室主办,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少工委、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承办,共青团宝鸡市委、宝鸡市少工委、中共凤县县委、凤县人民政府协办的“红领巾爱祖国——我心中的五星红旗”国旗传递活动在位于凤县的航天六院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隆重举办。
此次国旗传递活动分为太空传递和地面传递两个阶段,国旗于2024年4月25日随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并由神舟十七号、神舟十八号乘组在太空遨游、传递、展示后,于4月30日随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作为该活动在陕西传递的第一站,曾见证了我国航天液体动力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自主创新、实现跨越的风雨历程,凝聚着老一辈三线创业者和三代航天青年心血汗水的三线旧址红光沟,再次见证了又一光荣而神圣的时刻。

活动特邀曾在中国空间站驻留六个月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英雄航天员”唐胜杰同志莅临。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徐永胜出席活动,共青团陕西省委省少先队总辅导员、省少工委主任赵大胜,团省委少年部部长、省少工委副主任路佳,陕西省国防科工办宣教处一级调研员杨建华,共青团宝鸡市委书记刘隽一,共青团宝鸡市委副书记刘汉朋,陕西省凤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谆也来到现场共同见证。六院党委副书记岳文龙主持仪式。
活动现场,这面见证了祖国强大、科技发展,见证了伟大的中国人民逐梦太空、向往和平、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足迹的五星红旗,由航天员唐胜杰传递给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徐永胜,并依次传递给优秀党员代表、优秀共青团员代表、优秀少先队员代表。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承载着特殊意义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高高飘扬在这片中国三线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航天精神重要发源地、中国航天发展重要纪念地的上空。
航天员唐胜杰在对少先队员的寄语中勉励少先队员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传承弘扬航天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让航天事业薪火相传,让自己在未来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份力量。
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徐永胜在讲话中表示,希望广大少先队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珍惜美好时光,树立远大志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争做爱党爱国、自立自强、奋发向上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成长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国家青年拔尖人才、六院11所副所长高玉闪,优秀少先队员代表依次发言,讲述奋斗故事,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对科学的向往。少先队员们通过诗朗诵《飘扬的旗帜》,表达了要像科技工作者那样,努力学习,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志向。
仪式上,与会领导嘉宾为来自宝鸡市、凤县凤州镇中心小学、凤县河口镇中心小学、凤县双石铺小学的少先队员代表赠授《剑指苍穹——钱学森的航天传奇》《张贵田院士传记》《红光沟故事》三本书籍,勉励孩子们向航天英模、航天科学家学习,从小立下报国志向,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为航天强国建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活动结束后,与会人员还参观了红光沟航天精神展览馆、201洞,并前往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台,指导了液氧煤油发动机试车。
红光沟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三线建设时期的旧址,始建于1965年,绵延21公里,是布局在陕西的我国唯一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有着28年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这里研制的各型号发动机圆满完成了以我国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探月工程为代表的重大航天发射任务;这里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的航天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曾被国家航空航天部授予“艰苦奋斗的楷模,无私奉献的榜样”的锦旗,是中国液体动力文化的孕育地,航天六院“院魂”的诞生地,为中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先后斩获“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六项国家级资质荣誉,三十余项省级资质或荣誉。今天在此基础上建设的“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已经成为展示航天发展历史、赓续航天精神、传承弘扬航天优秀文化、开展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大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在红光沟这样一个特别而神圣的场所,举办这次特殊而神圣的国旗传递活动,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将持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为赓续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弘扬航天精神、助推强国建设凝聚精神力量做出新的更大贡献。